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 13673661993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引领青少年走进科学的殿堂 这个寒假,为他们种下科学的种子(莆田新型沙子烘干机宏基矿山每日新闻)

发布时间:2022-04-14 来源: 点击1607 字号:

一次小小的活动会点亮一颗向往科学的心灵,一次心灵的碰撞可能引领青少年走进科学的殿堂——   这个寒假,为他们种下科学的种子   作者:本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14版)   用废纸盒和硬卡纸做材料,制成可以播放和回放的“时光播放机”;利用瓶内外的压强差制作风车、水吸乒乓球、饮水机、液体沙漏;用太阳能、电能制作小风扇,小台灯……西安市西港花园小学寒假期间举办的科技作品展活动上,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在科学知识的助推下,成为创作源泉,旧电器、旧玩具等废弃物品,运用“声、光、电、磁”等科学技术,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科技作品。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精神从小培养,科技素养也要“从娃娃抓起”。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中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压减,以往过重的作业负担得以减轻。在“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不少学校、社区更加注重学生的科技知识和科技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实践,感受科学的魅力。   1、培养科学兴趣,从娃娃抓起   家长王倩很重视对孩子的科学启蒙。她发现,上五年级的孩子很认真地根据课本上的指示,独立完成了水钟的实验。于是在这个假期,王倩不仅提前购买了很多科普书籍,还准备了许多科学纪录片,继续陪孩子做实验,“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激发他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在2020年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提升科学素养要从小抓起”,正在成为共识。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丁邦平撰文指出,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增强其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   丁邦平考察发现,历史上,科学教育主要是从中学开始。但当代认知科学(包括脑科学)、科学教育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都表明,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当今各国科学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每年都开展寒暑假科技周活动,只要是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都能报名参加。校长蒋国和认为,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在播撒科学的种子。即使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飞行员、科学家等职业,但一旦有适合的土壤和养分,科学的种子就会生根、萌发,甚至长成参天大树。从小抓起,实际上是引领入门,为其创造更多可能性,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用科学的影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塑造其科学精神。   2、科学作业分层分级,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李一嘉拍摄了关于三原色混合实验的短片。面对镜头,她毫不怯场,从容不迫地向观众展示“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这些规律。这是她的寒假科学作业。   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梅山第一小学开展了“玩转科学High翻寒假”的创意作业活动。   一年级的周鼎添利用木棒和小马达制作了迷你小风车;二年级的张文煜利用家里废旧材料自制了一台环保小台灯;四年级的杨瑞湦利用包装盒、旧玩具轮子和毛巾组装了一台扫地机器人……   孩子们还凭借无限的想象力,用画笔创造一个个奇特场景:遨游太空、未来的智能房屋、中国高铁通往火星……   在学校老师看来,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在动手操作中爱科学,在动手操作中学科学,在动手操作中用科学。   科学作业科学安排,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八小学的老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给学生们安排了不同的寒假科学作业。学校老师介绍,一年级的孩子,居家期间可以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父母解决如何用肥皂来区分自来水和纯净水的问题。   二年级的同学已经懂得了什么是科学,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做纱网托水实验。   到了三年级,同学们可以从可乐牛奶反应条件的实验中,认识到其中的化学成分,直观感受蛋白质的变化。   而四到六年级的同学可以动手完成更多实验,比如“鸡蛋立正”和“拉不开的书”以及自制简易净水器等比较复杂的实验。   “让同学们走进科学实验,通过动手动脑体验科学实验的神奇魅力,从而激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努力感到欣喜,而家长们则看到,这些小小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生活中的科学,时刻保持着思考和探索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获取力量,学习用科学智慧战胜困难。   3、走进科学殿堂,感受国家创新发展的蓬勃动力   除了学校布置的科学作业,还有各种各样的寒假活动,进一步促使青少年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   寒假刚刚来临,江苏省太仓市东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触摸科技脉搏 玩转缤纷寒假”活动就热闹起来了,这次是青少年体验无人机、RC模型车。   活动开始,志愿者们通过简短的视频介绍了无人机和RC模型车的基本知识,随后把模型车卸下外壳,展示内里,马达、转轴等部件显露无遗。“RC模型车实际就是现实汽车的‘缩小版’,等比例缩放。”志愿者介绍。   志愿者为学生们示范操作无人机,并让每位同学都依次参与到无人机和模型车的体验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无人机“嗡嗡嗡”地起飞了、RC模型车“滋滋滋”地出发了。学生们逐渐掌握漂移、急刹、旋转等技术动作,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手捧战机模型就像捧着自己的孩子,南航博士刘舒霆利用废旧物品设计200架无人机斩获26项冠军……从老一辈科学家到青少年大学生,他们获得的成就都来自对于蓝天的憧憬、对于科学的热爱、对于梦想的努力。”活动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仅让青少年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引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一次小小的活动会点亮一颗对科技充满向往的心灵,一次心灵的碰撞则可能引领着青少年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从“嫦娥奔月”到鲁班制作木鸟,再到中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场“航空航天漫谈”讲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同学们看来,干货满满。这是在“邀约牵手·星光联动”航模科技周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幕式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祥明带来的分享,这也是学校寒假科技周活动的内容之一。   校长蒋国和介绍,举办校园科技周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学生的科技特长,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每个假期全南京市约有200位学生参加科技周活动,一星期的时间里,学生们跟着科学家们一起徜徉在科学的海洋,听讲座、做航模、去科技企业实践,各色活动应接不暇。   让蒋国和感到欣慰的是,航空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第二十二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江苏预选赛)中,学校荣获中学男子组两个单项团体第一名,中学男子组综合团体一等奖,中学女子组综合团体三等奖。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段时间里感知到科技发展的脚步,以及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祖国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分不开,每个人都应该立志为民族为国家努力,报效祖国,为国奉献。我相信,学生们将来不管去哪所大学,只要有了对科学的兴趣,一定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蒋国和说。   (本报记者 杨飒) 【编辑:陈文韬】

相关报道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