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短片的最后一幕,是赛后乌克兰运动员与俄罗斯运动员拥抱的画面。和平,是世界各国民众共同的心愿。看到这一幕,某些人心里恐怕要不是滋味了,直到现在,不少美国政客仍在兜售俄侵乌的论调。只是,煽风点火之后,愈发紧张的局势,谁来买单?
乌克兰民众首当其冲
面对安全威胁,民众能选择的只有背井离乡。18日,约70万乌东地区居民开始撤离。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其国内已经有超过85万人流离失所。当地居民生活状况恶化,甚至到了依赖人道主义援助过活的地步,在今年,这个数字仍高达300万人,要知道,基辅的总人口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数。“失去”这两个字对于当地人来说,并不止于失去家乡,甚至意味着失去生命。这些数字,心里只有政治野心的政客,又何曾算过?
周边国家民众不能幸免
局势不断升级,周边国家也很焦虑,能怎么办?美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买我的武器。去年年末,美国国务院批准了一笔对立陶宛的军售,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立陶宛人口不足300万,这一笔交易,就相当于每个人要向美国“上供”约41美元。“俄侵乌”谎言的分贝越高,订单数额就越大,也难怪美国会歇斯底里。
大洋彼岸无法隔岸观火
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判断,美国已经被军工逻辑裹挟。美国心里打的是只发战争财、全身而退的算盘,殊不知,“信息恐怖主义”也会培育真正的“恐怖主义”——右翼极端分子正计划前往乌克兰,将战场用作“将来美国内战的练兵场”。国会山骚乱还历历在目,更不要说美国曾在中东培养出恐怖主义、最终伤及自己的历史。反噬一旦发生,美国社会,也会成为华盛顿炒作战争的受害者。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时,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撰文《美国会被乌克兰唤醒吗?》,其中打的算盘,是借机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8年过去了,美国不仅没能担起责任,给世界添的还尽是麻烦。这场闹剧,还是尽早收场吧。